夏日的片场:演员与网红的真实对比
夏日的片场像个蒸笼,摄像机却成了照妖镜。余茵刚补完妆的脸在烈日下泛着油光,一旁的娜扎面颊透着层薄雾似的哑光。网友把两人同框照放大十倍对比——调侃:“网红的美靠电,演员的颜靠炼。”

图片来源于网络
演技的差距:从哭戏到形体
最近追《乖乖女》的朋友都在感叹:“吵架戏看得我脚趾抠地。”余茵瞪眼时瞳孔乱颤的动图被做成表情包,娜扎那12秒不落泪的哭戏反倒让观众跟着红了眼眶。想起上学时舞蹈老师常念叨的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此刻才懂什么叫“肌肉里藏着的功夫”。
凌晨三点娜扎在空场地上来回走位,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反观某位网红的房车,每天收工跑得比横店的夕阳还快。想起小时候看爷爷做木工,刨子推得越慢,木头纹理越润——原来这道理放在哪儿都通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形体与自律:演员的必修课
发布会上,娜扎站得像棵小白杨,脖颈线条流畅得能滑滑梯;余茵却总缩着肩膀,活像被班主任点名的学生。形体老师曾教我贴着墙根站,后脑勺、肩胛骨、小腿肚三点必须绷成直线,十分钟能让人汗湿后背。现在看那些含胸驼背的镜头,突然明白为什么老人总说“站要有站相”——这哪是仪态,分明是打骨头里渗出来的自律。
观众的眼睛亮了
听说现在横店群演里科班出身的占了七成,某平台连夜撤了五部网红主演的剧。朋友追剧时开了0.5倍速,指着屏幕嚷嚷:“你看余茵眼珠子转的,跟手机卡顿似的!”想起早些年追过的网红剧,当初觉得惊艳的脸,如今再看就像褪色的年画,五官都在纸上打架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滤镜碎了,底子露了,观众的眼睛却亮了。倒想起巷口王师傅修古董常说的一句话:“是瓷器还是陶器,得看断了茬的切口。”当镜头开始拒绝45度仰角的美颜,当观众学会用慢镜头检验演技,这个行当终究要回到最朴素的道理:没有十年冷板凳,哪来台上光鲜那三分钟?